基于国产技术底座(CPU+操作系统),对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开展相关检测服务, 主要类型包括:确认测试、选型测试、适配测试、鉴定测试、代码扫描、比对测试、常规确认测试等, 产品类型覆盖了整机、外设、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办公软件等十余类产品。
确认测试
选型测试
适配测试
鉴定测试
代码扫描
常规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是根据质量测试大纲,对基于国产技术底座(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的软硬件产品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基准质量把关,保障核心产品序列中各类产品的质量情况。
信创团队可以为企业提供信创产品确认测试服务,对质量测试覆盖产品进行单品质量特性进行测试,提前发现问题,协同进行问题定位、瓶颈分析,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在项目立项阶段,从用户的根本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产品选型测试服务,利用场景仿真结果为用户项目选型提供参考,为用户遴选提供重要依据,避免用户因选择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而导致资源浪费,为用户信创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为推动信创产业生态丰富,以CPU和操作系统为核心,为企业提供集中式全技术路线的适配基础环境,减少企业适配验证环境建设成本;发现不同技术路线下的非共性问题,梳理测试结果,汇总数据,形成总结报告,协助企业形成相应的适配能力,降低产品上线的质量风险,开展以下3个层级的适配工作。
信创产品鉴定测试是指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对信创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全面地、系统地测试和评估。鉴定测试报告作为项目申报(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科技成果鉴定等工作的依据之一。
测试仅需要提供源码指纹(一种哈希值),通过比对源码指纹与开源代码库指纹判断开源引用比例和风险协议,保证源码安全性的同时,帮助企业提升代码自研率和治理代码风险协议。
确认用户开发的软件完成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软件功能,评测结果可作为省、市级科技成果奖的技术鉴定依据;项目结题、创新基金申报;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等,也可用于用户方对开发方的简单验收,开发方的产品推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又名中国赛宝实验室,始建于1955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直属事业单位,是全国 唯一的电子产品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综合性研究所。
是经国家授权具有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与科研双重职能 的专业研究所,是电子信息行业质量与可靠性牵头单位,承担着工业和信息化部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的主体工作。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团队(以下简称:信创团队)是工信部电子五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立足于国家大力发展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信息技术需求, 自2008年起密切关注国产基础软硬件的发展和研究,是工信部最早一批主导信创产业侧工作的主要推动单位之一。
十几年来,深深扎根于关键基础软硬件质量保障最前线,结合核高基重大专项、工信部项目研究以及依托基础软硬件性能与可靠性测评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等授权, 并结合重要领域市场发展的需求,逐步形成集论证规划、设计咨询、科学研究、工程实施等于一体的全方位质量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了一支超过100人规模的信创领域专业服务团队, 为我国自主的基础软硬件产品技术和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信创团队在产业管理、产业联盟、质量测评、产业枢纽、产业服务等方面处理行业领先水平。
长期以来, 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 开展产能督导、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开展企业和产品的管理工作。
2009年,承担核高基专项正式进入国家级测评队伍行列, 成为国家信创产品清单质量测评的牵头单位。
2016年, 牵头发起成立国家级联盟(信创工委会),是为轮值理事长单位、质量中心主任单位 。五所熊婧、蒋唯游为工委会副秘书长,分别负责质量和培训工作。并先后支撑重庆、广东、安徽、浙江等地方信创产业联盟的成立。
2018年,作为 国家级综合保障平台的建设单位和唯一运营单位 ,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搭建供需双方对接的桥梁,促进政产学研用联动。
为地方信创产业 提供信创中心和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服务 ,帮助地方用户在试点项目和替代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地方特色。